金融作家”一带一路”陇上行记实——高歌日记之一
作者:丝路金融文学网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 时间:2016-03-13 18:35


【编者按】10月18至10月23日,由甘肃省金融作家协会举办的“金融作家‘一带一路’陇上行——红色记忆暨文化下乡活动”,历时6天,昨日圆满结束。中国金融文联副主席陈炜、中国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以及来自江苏、湖南、陕西、甘肃等省金融作家齐集一堂,参加座谈并领略了河西走廊的风土人情和红色历史。陕西金融作协常务副主席张学德、会员高歌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高歌撰写的西行日记真实记录了本次活动,现予登载,以飨读者。



终于盼到了今天,要出发去参加在兰州启动的“金融作家一带一路陇上行——红色记忆暨文化下乡活动”了,天气好,心情比天气更好,此去既能见到想见的朋友,又能感受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红色记忆的精神魅力。

上午7点59分,火车从西安出发,到达兰州大约7个多小时,这么长时间在火车上度过本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但一路有张学德主席谈丝路、讲书法,将旅途变成了我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时间过的就很快了。

谈到这次的一带一路和红色记忆,我想起在杭州参加总行培训的时候,甘肃学员与陕西学员的一次pk。甘肃的说,我们甘肃没有啥路,只有一条丝绸之路。陕西的说,我们没有开辟啥路,只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甘肃的说,我们有一个山坳叫会宁,三面红军在那里会师。陕西的说,我们有一条山沟叫杨家沟,中国革命从此走向胜利。这样的pk没有胜负,陕甘自古政治、经济、文化就交融在一起,是不可分割的。

火车在秋天的原野上向西奔驰,树木、村庄如一张张具有十八世纪俄罗斯风情的油画,一闪而过。我望向窗后侧与大地相接的天空,天空中迷蒙着如海浪般的霞云,云霞中,汉武帝一手握剑,一手尽力向远方挥手。这位强悍的帝王,绝不会想到,当初为了疆土安宁,不得不开拓的丝绸之路,经过两千年的苍茫,两千年的风雨,会更加璀璨辉煌,给世界和人类留下了瑰丽的文化宝藏。

火车越向西,大地越荒凉,梁峁起伏,且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几乎看不到草木,这些让我联想到位于唐长安城著名的开远门遗址上的丝绸之路群雕。

丝绸之路群雕刻画的是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一队骆驼商旅,唐代是丝绸之路商贸的顶盛时期。群雕连绵起伏、浑然一体,犹如眼前的山梁,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凝望他们,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又如同阅读一部沧桑丝路的历史,看到了张骞使出西域的艰苦卓绝的英姿……

兰州又名金城,关于金城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一是因兰州一面为黄河,一面为大山,地势险要固若金汤之意而取名金城的,金城是通往河西走廊和青海的咽喉,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丝路文化的深厚可想而知。这次活动放在兰州启动,大概就是因为兰州是丝绸之路之重镇的原因。

到达兰州已是半下午,浓眉大眼的甘肃金融作协的龚大勇秘书长到车站接我们,东道主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感到如归故里。

之后,见到了来自北京的中国金融文联陈炜副主席、中国金融作协阎雪君主席,见到老领导,倍感亲切。见到了久已仰慕的著名旅行作家许曙明,甘肃省著名作家何奇,东道主主席李龙以及来自部分省金融作协主席和作家朋友。

吃过晚饭后,开往甘肃1898文化馆,拉开了文化交流与文化下乡的序幕。陈炜主席和陕西张学德主席泼墨挥毫,给这个丝绸之路重镇留下了墨宝。

1898当家人是兰州龙文化研究院、龙源书法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王国文先生,王先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长期工作于陕甘一些贫困地区,历任县、地委书记、陕西省纪委副书记、甘肃省武威地委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甘肃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等职务,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先生从政之余,倾心于书法研究,尤爱"龙"书,自号"龙斋主人",泼墨一挥而就的象形“龙”字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我有幸得到了王先生的墨宝。

交流一直持续到午夜十二点多,书墨浓厚,气氛热烈,人们久久不肯散去。





   高歌,女,陕西省工商银行培训学校职工,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曾发表《塞北行》《黄河绿色腰带上的明珠——胡杨岛》等散文作品。2005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向前向前向前》获2011年工总行金融文学大赛铜奖。长篇小说《不朽的面孔》已脱稿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