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歌 慷慨悲壮 ——评黄天顺历史小说《社树姚家》
2023-08-09 | 作者:钟海波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陕西是文学大省,陕西当代小说创作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著名作家黄天顺推出《三秦儒商》《大引茶商》《慷慨悲歌》《社树姚家》“陕商题材系列”历史小说,其中接近七十万字的《社树姚家》把这一题材创作推向新高度。小说将人们零星了解的泾阳姚家往事、茯茶之道娓娓道来,不仅完善了秦商个体的传奇记叙,更描绘了风云际会、商海浮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泾阳茯砖茶的人文历史、秦商之道的壮怀高歌。作者祖籍泾阳,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查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姚家经商之地、走访姚家后辈,生动演绎了姚家经商的历史故事,刻画了血肉丰满的儒商形象。这是一部史诗性作品,气势宏伟,人物生动,情节引人入胜,慷慨悲壮,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第一,史诗品格。秦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帮,曾经创造过无数商业传奇和财富神话,对安定边疆、满足少数民族生活所需做出过巨大贡献。明清时期的泾阳是丝绸之路的水陆码头,商品集散地,曾经被称为“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商务总汇”,也是秦商活动的主要舞台清代泾阳三原一带的商业四大家族是明清陕西商帮的著名代表,其中,泾阳社树姚家从明朝到清朝,富甲一方长达近三百年,主要经营布、盐、茶、糖、黑木耳、鹿茸、麝香等,生意逐渐兴隆,尤其是到了姚文青这一代人时姚家生意更达到了鼎盛时期。难能可贵的是,姚家发财不忘国家,将挣得的大量银钱捐献国家和捐资慈善事业,仅姚文青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向国家捐献了80多根金条和西安的1920多院房产,表现了一位开明商贾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故乡情结。

《社树姚家》是纪实性历史小说,它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地虚构和演绎。小说叙述了社树姚氏家族近四百年可歌可泣的经商传奇历史,时空跨度很大,出场人物众多。作品在宏阔的背景下,铺陈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末民初以来陕西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一个著名的陕西商业家族在历史跌宕起伏中艰难前行的历史轨迹,尤其细致描写了姚家“天增公”商号的发展历程以及艰辛遭际。“天增公”商号以经营“茯茶”为主。泾阳茶产生于伏天,又有茯苓一样的香气,便起名“茯茶”。由于质量好信誉高,被官方定位“官茶”,是西北边疆重要的战略物资。为了减小体积、便于运输,经过泾阳人的不懈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工艺,直到明洪武初年(1368)方才形成以地域署名的品牌“泾阳茯砖茶”。而且,由于姚家经营有方,生意越来越好,后来扩大经营布匹、丝绸、蜡烛也在经营范围之内,商号也由陕西发展至西南的雅安、泸定、康定、自贡、乐山及东南的苏州、上海以至后来发展到国外。姚文青接管商号后进行现代改革,商号获得飞跃式发展,事业蒸蒸日上。但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天增公”商号难免遭受灾祸。前有镇嵩军的干扰、兵痞的抢劫,后有日寇的毁坏,“天增公”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尽管“天增公”举步维艰,但商号员工满怀爱国热情,朝鲜战争爆发后,为支援志愿军打击美帝侵略者,捐献一架飞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尊敬!

小说还描写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如回民动乱、周氏捐银、陕西革命党起义、镇嵩军围城、1930年的大饥荒、西安事变、八路军云阳抗日誓师、安吴青训班、泾惠渠修建、斗口农业试验场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涉及到历史名人有林则徐、左宗棠、于右任、吴宓、李仪祉、范紫东、张季鸾、杨虎城、李虎臣等。

第二,内涵丰富。小说弘扬了儒商文化。姚家却是陕商中最注重文化建设的商人家族之一,因而他们在泾阳的影响有口皆碑。他们秉承陕商“厚重质直、忠义仁勇”精神,贩盐于淮扬,捆茶于康定,贸布于楚湖,典当于川蜀,将生意做得很大,特别在康定茶业和成都典当业中有不俗的表现。由于姚家成长于十三个王朝帝都的长安近郊,长期的皇城意识和儒家思想熏陶,使其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们不是仅仅局限于商海求财,而是自觉的将商业经营与国家兴亡,民族勃兴联系在一起,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自觉和承担,以商助国、以商兴国、以商富国,每每能拍案而起,捐纳国难,虽万千银钱,都在所不辞。

经商信为本,诚招天下客。诚信是商家的金字招牌、“金质名片”。商家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不讲诚信,欺骗顾客无异于杀鸡取卵。讲求诚信与义气是姚家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姚家始终恪守商人道德:以诚经商、一言九鼎、以信取财,俗称三硬——话硬、事硬、货硬。

在经营方式上,他们创造性的引用协帐的办法(股份制)。由于管理科学,方法得当,除在泾阳县城、咸阳、西安设立自己的商号外,还扩展到西南、西北各省,最远到达印度,是陕商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发现人才、了解和任用人才,是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姚家重视商业中人才问题,他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小说还描写了关中的名胜古迹(郑国渠城隍庙)、传说故事(柳毅传书)、陕西、四川、西藏等的风土人情、建筑、服设、饮食、方言及传说。比如小说中有这样的传说:据说因虎门销烟被道光皇帝革职流放新疆的林则徐,途径陕西,因水土不服身患痢疾病倒在客栈中。此时,陕商姚正元正好也在该客栈,林则徐饮姚家的茯茶后,第二天病症大有好转,惊奇之余向姚正元了解茯茶的情况。林则徐休养了两个月后,专门前往姚家看这种神奇砖茶的制作,并为姚正元的儿子起名姚秦汉。林则徐对姚家的仁善举动倍加赞赏,专门为姚家提写堂号“恒昌堂”,并给姚家留下训言“心作良茶百世耕之有余,德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

第三,人物鲜活。小说的主要美学特征在于塑造人物形象。《社树姚家》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掌柜、伙计、秋娘、文化名人、政界要员,但主要是姚家业绩显著的商人:从元朝驸马姚成算起第八代姚清纯、姚方钟、第十二代姚一阳、第十四代姚昂干、第十八代姚德、第十九代姚汉唐等,小说用三分之一的篇幅着力塑造了第二十一代姚文青的儒商形象。正如作者所说:“大凡称之为儒商之人,理所当然是一个睿智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既充满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他们懂得市场运行的规则,有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他们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经商第二的准则。商人的务实和精明,加之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处处体现着儒家理想的人格魅力。总之,儒商是属于有知识、有道德、有谋略、会赚钱的人。纵观小说主人公姚文青的人生轨迹,把他称之为儒商,毫不为过。”小说主人公姚文青好学上进,受同乡“西北奇才”于右任的影响,产生了弃工从文的思想,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想从事启蒙宣传。求学期间,他多次拜访同乡吴宓教授深受其人品学问感染。但是,在家业面临无东家主管,甚至改名换姓之际,他毅然终止学业,入川接管仁在堂总号。他毕竟是受过教育的人,继承家业之后,与奸人巧妙周旋,夺回主权,大胆改革,使商号飞快发展。他有家国情怀,为家乡办学捐资捐款,为灾民筹集粮食,为抗美援朝捐献黄金。解放前,姚文青与于右任一起,屡次捐资泾阳县的第一所中学;为泾阳县图书馆捐赠全套四部备要。姚文青一生藏书10万册,文革后仅剩下千册,临终前全部送给了吴宓的一个关门弟子。1952年抗美援朝,姚文青将自己积蓄的七百多两黄金全部捐给国家,买飞机。公私合营时,姚文青将自己仅剩的两处商业茶厂和纱厂捐出。他虽是商人,但喜欢与文人往来,他与吴宓教授关系密切,与于右任也有深厚交情。他是一个儒雅的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秦商形象,这一形象真实、生动、感人。小说描写正面人物,让读者看到生活光明的一面,给人鼓舞和力量。小说次要人物描写也栩栩如生。

第四,文学性强。作为历史小说,这部小说文学性很强,文化品位高,对话精彩。小说描写姚昂干与陈雪娇在一次误会之后认识了。他们互相产生了好感。一个早晨,他们在青衣江边遇见,俩人有一段对话。陈雪娇说:“你还真想立足雅州,经营全川呀?”姚昂干说:“经营全川是我的初步想法,如果有机会,我想沿着长江往下走,最好能到苏杭一带。”陈雪娇调皮地说:“看来雅州地方太小了,已经放不下你颗这颗心了。到苏杭好呀,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但愿你到了苏杭,不要忘了雅州。”姚昂干说:“雅州是姚家起根发苗之地,也是姚家所有生意的根,我怎么能忘记?……”二人的说话十分含蓄、巧妙,都有弦外之音。小说描写出色,这表现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景物描写方面。如:“姚昂干见前面的年轻女子一身红色劲装,柳眉杏眼,俏脸含春,樱桃小口,身材窈窕。如果不是手提宝剑,谁也不会把它看作是习武之人。”寥寥几笔把陈雪娇英姿飒爽的形象刻画出来了,十分传神。再如环境描写,写镖局环境:“进了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挂在正中靠山墙八仙桌上方的一幅工笔彩绘的《关羽夜读<春秋>》画像。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这段文字把镖局讲究江湖义气的文化特点反映出来了。还有风光描写,也很精彩:“第二天早上,姚清纯洗漱完毕,出了房门儿,抬头一看,天空碧蓝,万里无云,阳光尽情挥洒在这片神奇的高原上。”“姚方鼎第一次进入藏区,心里充满了好奇,感到一双眼睛不够用似的,目光所到之处,草原碧绿如绸缎,叠瀑碧潭紧相连,奇峰异石昂首立,森林茂密难透风,牛羊随群随处见,花香四溢,飞鸟鸣唱,满目的异域风情……”这种景色描写很有诗意,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风景油画。《社树姚家》讲究结构艺术。小说按照线性方式组织结构,以姚家经商历史和精神为线索将丰富内容贯穿起来。而且,作品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写姚家闯关西,中部写蹚西域,下部写纾国难。三个部分,各自独立,组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纵横交叉。小说运用传统章回体,喜欢用四六句式,中间点缀大量诗词、对联,具有浓郁的中国气派、民族特色。

五、现实意义。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勇于担当是重要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更具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现代人虽然利用科技创造了物质财富,但是反被物质所奴役。在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诱导下,现代人普遍丧失信仰,丧失道德观念,诚信、勤劳、刻苦等精神品质与现代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伪劣商品、假冒产品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一些商铺由此而破产倒闭。在特定时代条件下,经商唯一的生存发展之道便是依靠实力、诚信、信誉。商业虽然存在竞争,但换一种思维可以将竞争变为合作,最终达到双赢。小说写道:于己有利而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己有利而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小说弘扬大商精神,提倡合作双赢。陕商的经商理念和经营方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商业题材文学创作是陕西文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晋商、徽商乃至浙商题材电视连续剧的播出,引起了观众的热议,但惟独缺少商人鼻祖秦商这一题材。黄天顺先生是陕西泾阳人,中国金融作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他所学专业是金融,他对陕商历史颇为熟悉且兼善文学,他创作陕商题材作品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陕商系列作品是当前描写陕商题材作品的重要成果,丰富了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的创作,其文学价值与意义终将会被文学史所见证。


【作者简介】


钟海波,陕西子洲人,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评论及散文创作。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中国文学批评》《兰州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华夏文化论坛》《小说评论》《陕西日报》《延河》《榆林日报》《阳光报》《天山时报》等报刊及《作家》等微信平台发表论文、散文、小说、诗歌《陈彦小说创作研究》《哦,青青的芦苇林》《陕北古镇—周家硷》《槐花飘香》等百余篇,《黄土地文学的英雄气质》一文获首届刘成章散文单篇创作奖。



[责任编辑 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