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记忆,2021
2022-01-08 | 作者:赵晓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临近岁末,素有十三朝古都美誉的西安,几乎所有人的记忆都被锁定在2021年这个凛冽的寒冬,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逆袭,12月23日零时,具有13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被迫封城,一夜之间,“长安常安”冷清了熙来攘往的街道,凝滞了平日的繁华,与此同时,也汇聚了四面八方的爱与力量。仅仅几个小时,各地医护人员星夜驰援,打响了西安抗疫保卫战。

这是一场生存与死亡的较量

至暗之夜,政府各部门、医务工作者、共产党员、志愿者等迅速行动。关键时候,社区、城管、交警、物业等工作者纷纷走上抗疫前沿。大家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用赤子之心点亮生命的花火,用同胞之情温热寒冬的黎明,用担当之责扛起一座城市无恙。

封城第一天,西安雪花飘飘,寒风凛冽,往日的闹市、不夜城,因为封城没了人流与生机。钟楼、大雁塔等风景名胜都淹没在茫茫雾霭之中,整座城市在白雪覆盖之下显得静谧苍凉,甚至有点陌生,偶闻车声或看见人影,都是救护车或防疫巡查人员,只有他们还在风雪中坚守。当天,因为公事我打通了一位正在基层指导工作的民政部门领导电话,寒暄过后,谈完工作,他有点牵肠挂肚的叮嘱我,要动员本单位职工和身边人员积极支持社区防疫,严格按照规定做好隔离。他说自己在基层巡查中亲眼看到,一些社区防疫工作者和一线防疫人员,因为不间断的消毒,他们好多人的手已经冻裂。因为连续工作,大多数人半个多月都没休息,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说累;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逃避,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请缨,一次次出征,一次次下基层。这里面既有党员、团员,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零零后和在校读医护专业的学生志愿者。听了他的话,我倍受感动,这不仅因为他讲的是基层防疫现状,令人敬佩的是他爱憎分明的价值取。

因为疫情,我们的生活突然被按下暂停键,但社会需要运转。危难之处,谁显身手?我们的九零后、零零后都不会让你失望。12月20日,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的42名同学们写下了请战书,主动申请加入抗击疫情工作。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以专题形式,报道了此消息,《中国教育报》也点名给予表扬。此后,第二批、第三批支援抗疫的培华医学院学子相继出征。有媒体评论,在疫情面前,这些学生,没有选择“坐壁上观”,而是选择贡献“青年力量”。这是对医学事业的深刻认知,也是心向祖国、心向医学、忠诚担当的现实写照。为此,该校姜波理事长和医学院部分学子接受了央台连线专访。

抗疫期间,核酸检测、消杀作业、物资配送……这些工作急缺人手陕西高校的大学生退伍兵纷纷站出来连夜写下“请战书”成立战“疫”小分队12月22日晚,西北政法大学29名退役大学生表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12月23日,西安外国语大学24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主动请缨发出“退伍不褪色,抗‘疫’在前线”誓言。随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几十所大学的退役大学生军人纷纷写下了决心书、请战书,誓做校园疫情防控的守护者,充分体现着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坚守与担当。

在抗疫前沿,物业这个行业虽然不起眼,且常常被人指指点点,然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却日复一日守护者一方平安。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物业项目主管,她承担着一家基层银行十几个网点和家属楼几十户业主的物业服务。平时,她每天早上六点出门,七点上班,节假日很少能得闲,班后不是接业主来电,就是巡查属下值班。早在去年疫情刚刚露头时,她被所在的服务单位员工称为防疫“第一吹哨人”。此波疫情来袭,为了确保被服务单位安全,她克服了家中上有两位八十六岁老人需人照顾以及部分属下员工被隔离的种种困难,在既无内助又无外援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本市防疫要求,身体力行,一马当先,始终坚守在防疫前沿。她说,这是她的职责,没有什么好表功的。这是多么朴实无华的精神。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疫情爆发期,隔离在家的西安人也都没闲着,大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防疫抗疫之中。有人每天发布防疫提醒,有人笔耕不辍歌颂抗疫英雄;有人在线宣传防疫知识,有人在微信圈里解答防疫疑虑;有人为大家联系生活所需,有人帮大家解决突发问题;有人线上办公,有人料理家务;有人回忆过往,有人展望未来。他们都是普通人,如同你我,但却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拼命地发着光,熠熠生辉。

这是一场文明与蒙昧的考量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生活总是黑暗与光明结伴而行。

为了抗击疫情,有的地方实行交通管制,有的住宅小区实行凭证进出等政策,可是有些人不愿意遵守,不仅不戴口罩出行,还辱骂甚至殴打防疫人员。有些人无事生非,无视规则,诸如“少拿疫情烦我……我在美国呆了七年”的悍妇,对检查人员口吐唾沫谩骂“疯子”的外教男;还有人造谣此波疫情与某些考古有关。

另有一些隐瞒出行史的人,无所顾忌聚会闲逛,导致多人感染隔离,害人害己。更有甚者,一些人在电梯内和楼道边,不戴口罩,随地吐痰。特别奇葩的是,居家防疫期间,有些人拉着宠物四处乱转,任其随地排便,全然不顾公共卫生和他人行走安全。还有一些人不顾大局,用卫生纸擦拭公共门把和电梯按钮后随地乱扔纸屑,把公共场所当自家厕所。个别商贩,更是借疫情之危,坐地起价,以身试法。以上林林总总,可谓乱象丛生,虽不是社会主流,却是社会毒瘤。

疫情就像一面镜子了人的真善美,反映出人间大爱和“逆行者”的付出、奉献、牺牲,也折射出一些人的灵魂丑陋、卑鄙、龌龊凸显出部分人的麻木、无知和自私。疫情照出了我们抗击病毒的勇气和能力,也识别出一些人在危难时候的猥琐与不堪。疫情照出了企业百态、行业短板管理缺陷,是高是低,一目了然。

疫情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谁在按规律办事,谁在漠视科学。试出了城市的应急危机处置能力,是内功深厚,还是金玉其表试出了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名副其实的狗熊。疫情面前,有人内心恐惧、惶惶不可终日,有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单位同甘共苦,同心同行。有人事事只为自己着想,有人处处顾及社会大局。

疫情就像一场大考,疫情突发来袭,物资样样告急,严防步步发力,指责时时来袭,社会处处承压……病毒何时不再肆虐,社会何时重回正轨,成为你我心之所系、魂之所牵,每天引发全社会关注和热议。风浪之中,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然后,有人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有人暴露出无能为力。

“大道之行”,人心向善。社会文明是在与人性的丑陋不断角逐较量中前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危机时刻,来自价值观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力量。一些人言过其实的铮铮誓言轻如鸿毛只能随风而散作笑谈而另一些人默默无闻的付诸行动树起做人的标杆

在这场抗疫防疫考量中,我们或上前线,或守后方,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使命,都应做好该做的事情。永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秉持向上向善的姿态,让正能量永远压倒负能量,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个生命,用团结的心去打好每一场战疫,因为爱的力量和希望比疫情传播的更快,更能温暖人心、凝聚人气。

诚然,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或许并不完美,但如果人人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抱怨,离我们对美好的期盼一定不远。

不知不觉中,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已经两年,时常想起之前不戴口罩自由走动的日子,忽然发现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从危机中获得了一定启迪。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为了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这个冬天,重读十七世纪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下的诗行,正在观望徘徊的你,相信会有更深切的共鸣。

这是一场智慧与实力的丈量

海德格尔说:“任何一种对存在的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21世纪20年代的前两年,我们就这样在百感交集中度过。这期间,我们不断在“见证历史”中瞻望云帆起落,感受世事变迁;我们不断在变局中找寻恒定不变的东西,作为泅渡时间的指南;我们不断在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出心灵呼唤,共筑美好家园。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区间,我们深刻认识到新冠病毒是全人类的公敌。穿行于时空坐标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消除病毒肆虐,需要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抗击。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中国智慧与实力。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我国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释放出巨大效能,显示了独特优势。面对疫情、汛情等因素冲击,中国经济顶住压力逆势上扬,中国人的生活持续改善。从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柴米油盐,到旅行探亲乘坐的高铁动车;从老年人领取的退休金,到家中孩子们的入园入学……过去一年里,就业、养老、住房等各个领域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民生改善看得见、摸得着。中国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当前,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全球疫情多点暴发并扩散蔓延的态势下,如何应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一严峻挑战,关乎各国人民的安危,考验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也考验着各国政府和政党的执政能力。

新冠病毒疫情是发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次疫情防控治理中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同呼吸,共命运。人类能走到今天,无不是在共同合作中解决一次次重大难题中走过来的。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风险面前,合作而不能对抗、团结而不搞分裂,早已被证明是跨过难关的唯一历史正道。新冠病毒疫情启示全世界人民,国际社会作为一个大家庭,彼此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合则强,分则弱,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共同面临的任何挑战和风险的唯一途径。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用最坚决的态度支援全球抗疫斗争,用跨越国界的初心向全世界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也是持之以恒的务实行动。

后疫情时代,我们脚下的征途依旧是星辰大海,前眺的路标依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深知,时间无法逆转,世界不可能回到从前。疫情肆虐之下,很多人已经永远留在了昨天;抗疫中,有多少英雄倒在了前线。没有谁比凛冬中的人更期盼春天,也没有谁比历经凛冬考验的人更能接得稳春天。“疫”当前,每一个挺身而出的都是英雄,当英雄脱下“战袍”,他们有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子女”。作为共和国公民,无论你是何身份,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我是否相识,我们每一个幸运活着的人,都应该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崇敬一直守护我们安全的所有逆行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新一年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深深的缅怀那些不再有机会走进下一个春天的人们,也真诚的祝福刚刚来到世间的每一个新生命,我们还要和每一个在抗疫防疫战场以及本职工作上做出奉献与牺牲的奋斗者由衷的说一声:每一名为人类和平与幸福作出不懈努力的人,终将不朽。


【作者简介】


赵晓舟,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专家委员,中国企文委党建与企业文化一体化研究专家,陕西师范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硕学院特聘教授,西安培华学院客座教授、井冈山根据地干部学院特聘教授、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 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