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晔:清明记事
2017-04-06 | 作者:朱晔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节日。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气顾名思义就是,宇宙间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朗气清、雨水充沛。清明是个踏青的季节,因为大地彻底苏醒,开始萌发勃勃生机;清明又是个祭祖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一家人扶老携幼去祖坟山为祖先扫墓、祭奠,以示对先人永远的缅怀。

毗邻清明节之前还有一个节日叫寒食节,那几天,人们只能吃冷食,据说寒食节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的。

在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逃难途中,由于饥饿难耐,介子推竟然割下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历史上的“割股啖君”的故事),并辅佐重耳登上了晋国宝座,重耳即位后大封群臣,他忘记了落难中的恩人介子推。失意的介子推悄悄地离开了重耳。

当重耳想起介子推的时候,介子推带着母亲躲在了深山里,无论重耳如何召唤,介子推始终不愿出山。重耳下了重手,让士兵放火烧山,重耳没有见到介子推出山,待硝烟散尽之后,人们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被烧死在树上。

重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诏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死难的日子生火做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当然,不生火做饭仅仅限于普通人家了,唐朝大诗人的《寒食》就有记载: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很多人区分不清楚清明节与寒食节,清明节始于周朝,而寒食节是春秋时候的故事,也就是说,清明比寒食早了几百年。

在经过的所有清明节中,今年是最特别的。

按照家乡的风俗,我们要在父亲故去的第三个年头为他立碑。立碑原本可以委托家乡的亲友代劳的,苦于父亲故去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假如我们不能见证父亲的碑立起来,我的心中始终会有遗憾。

南方清明季节意味着雨季来临,预报说清明当天有雨,那天偏偏天朗气清,我不知道是否天公作美于父亲?那天一切的一切比预期的要顺利。

见证父亲的石碑立起来之后,我的脑子里冒出一个词“圆满”,我说到的圆满包含了多种层次的内容:一是父母从此可以永远地厮守在一起,二是父母在祖坟山永久落户,三是父母以自己的坚持和坚守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局。

我还想说,父母终于归居田园了,这样的说法很多人都理解不了,因为父母亲终生务农,一辈子跟泥土打交道。我想说的归居,是超越生命和生活的归居!尘归尘、土归土,这是所有人的结局,但是尘土是有方位和区别的,父母亲皈依的尘土是他们选择的方位的尘土,是他们气息相通的尘土,他们与田园和光同尘,与天地生生不息。

在给父母立碑之前,我们去给外婆做清明。

外婆一生只生育了我母亲一个,外婆由于是“凶死”的,她被家人葬在流水的山涧里,这是她们家的祖坟山上最差的位置,从风水角度说,外婆的后人都难以为继,因为,一旦下雨,水流会从山涧往下淌。母亲一辈子生育了十一个孩子,我们兄弟姐妹有九人长大成人。

很多人解释不了外婆的风水,外婆的墓地由于常年无人维护(我们不能维护别人家的祖坟山),快与大山融为一体了,墓前无碑、墓周无树,我还是觉得外婆获得了另外一种“圆满”,尽管这样的“圆满”,外婆永远不知道。

在给外婆上香的间隙,我看见一个中年母亲领着一个女孩在做清明,这在我们家乡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因为按照传统,女人是不能上山做清明的。女人面容比较清瘦,戴着一幅眼镜,俨然一个教师的模样,女孩子穿着校服,应该是中学生。

女人跟孩子各拎了一个大大的塑料口袋,里面放着香纸爆竹。每到一座坟茔前,她们两人非常娴熟地履行着一项项仪程。我在女人离去后,带着好奇心来到她们祭扫的墓前,女人祭扫的人,他们的姓氏非常特殊,以我对家乡的了解,我知道她们的先人不属于这片村落。

我在墓碑的后面,看到了铭文(农村很少有人家的碑上刻铭文的),我知道了这个女人不是一般人,她最先拜祭的是她的亡夫。他是一名援藏教师,在援藏期间得了不治之症,最后魂归故里。

他们在我家乡已经落户三世,曾祖当年是为了躲避灾荒,在我们家乡教书为业,后来他的儿子及孙子都继承了他的事业。看到这家的铭文,我对她们母女报以十二分尊敬!女孩的父亲好像没有叔伯兄弟,也就是说,将来等女孩子离开了这片故土,她的父辈三代人就永远地留在我家乡的土地上了,他们将永远地与我家乡的山水融合在一起。

在山脚下,族人正络绎不绝地往一世祖的坟茔前上香,这位一世祖据说是朱熹的孙子,当年从江西婺源被驱赶到现在的家乡。我是一个喜欢寻根的人,我曾经驱车去过江西婺源的文公山,也驾车去过福建建阳的朱熹墓,遥想当年遇到的冷落,跟眼前所谓一世祖墓拜祭的盛况,这种反差感让我觉得有点过大。我没有去祭奠一世祖,尽管为修葺他的坟茔我还被动“捐资”不少。

父亲的石碑立起来之后,我该离开故乡了。作为人子,我已经完成父亲交给我的任务,在这个天清地明的日子,我释然了。

送老归山、树碑立传。这是中国人追求的最后荣光,我没有能力给父亲立传,在这个日子,给父母写点文字吧,不管别人作何感想,传记也不过是为了让后人记忆的,父母亲有了这样的文字,但愿他们能更多一份安逸!




1970年8月生于安徽望江县,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2012年起先后出版了《理说明朝》(2012)、《理说宋朝(北宋篇)》(2013)、《理说宋朝(南宋篇)》(2013)三本历史评论类专著,及散文集《一车一世界》(2014),2015年出版了类自传体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累计出版的字数近200万字。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