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关于长篇小说《梅兰迎福》 的几点解读
2016-04-16 | 作者:李 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姜启德的长篇小说《梅兰迎福》以流畅而恰当的讲述,传奇而生动的情节故事,在长达七八十年的时空背景上,展示了秦岭腹地一个叫寨东村的村民的生存史、命运变迁史。在苦难与抗争、希望与失望、奋斗与坚守中表现了陆迎福这样一个略富文墨的农民的一生。彰显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灵之美和精神高度,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价值。在以人为本、振兴中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的今天,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梅兰迎福》的突出文学价值,就在于主人公陆迎福这一平凡而又具有较强震撼力的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小说开始于村民自发地为他办84岁寿礼,结束于他在84岁生辰隆重庆祝声中的阖然而逝。昭示和象征的是邻里亲友对一个德高望重老人一生行为的肯定和赞许,与党和国家对自己功勋卓著的领导人离世的政治评价和历史评价,具有同等的人本意义和文化内涵,应该不会再被认为是迷信和僭越。小说对陆迎福一生善德善行回忆式的再现和情境复原,虽兼及了七十年以来影响巨大的重大历史事件,但它的中心却始终围绕着一个农民的观察与感受。正是在这种局限性很大的历史回望中,一个农民或普通党员的行为与品德,他的意义和价值却得以实现。这就是他在黑暗时代和阶级斗争年代始终不变的反抗邪恶、知恩图报、扶贫济弱、忠诚无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对开明地主丁天奎、烈士遗孤白小梅(曹玉兰)的感恩、关怀与救助,对在“文革”等运动中给自己带来极大肉体和精神伤害的胡世辉、房一梁的宽容与教诲、提携,为“上访户”杨二栓的仗义执言、抱打不平等等,都体现了他超越了一个时期僵硬意识形态局囿、不被现实扭曲的人性、人格内涵。他的仁与善是宽广深厚、无私无畏的,既合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又合乎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尽管在一生中他因此而遭人误解,备受坎坷,但他却视之当然,无怨无悔。他的少年结拜兄弟,后来又多次与他为敌的胡世辉临终前评价他:“一辈子修身养性,积善积德,谨言慎行,不贪不义之财,不做为恶之事”,成为“道德精神的化身”,固然有些硬向儒家文化靠拢的生硬,但地委书记王清源赞扬他代表的是“天地良心”,是“良心、善心、同情心、党心、公民责任心”的统一,认为他与受害的杨二栓都是党的“执政根基”,却是非常恰当的。陆迎福在处理杨二栓事件大会上的发言:“做人要善良,莫与人为恶;为官要为民,莫把百姓不当人”,完全可以看作是《梅兰迎福》全书的主题。

小说由二十六章、149个生动、奇趣和密切关联的小故事构造了《梅兰迎福》这样一个跌宕起伏、苦难悲欢、震撼人心的大故事,有很多章节写得非常生动而精彩。例如:第五章对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农村荒年情景的描写。作者以生动而恰当的描述,再现了那个特殊岁月的艰难情景和主人公作为保管员在那种年代中的善行与自律,使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又如第十九章白小梅离散四十余年的生母周妍萍终于有了确凿的消息而相见时母亲却已经入棺待殓,情景描写非常生动和富有感染力,阅之,催人泪下。特别是作者在陆迎福与战争年代的难友魏忠良关系中所设的伏笔,在陆迎福与曹玉兰情感历程中确有古人称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匠心妙笔;再如第二十二章由于陆迎福的帮助,王清源书记为杨二栓的平反和对他一家的拯救与帮助。通过对杨二栓上访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全面处理的全过程生动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正视与回应,达到了引人反思和震撼人心之效。正是在这几章中,小说将以往属于个人品质的灵魂的善,同执政为官者的政治之善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与提高了全书之主题。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有“善良的政治家”,《梅兰迎福》的立意与主题,正与此相通,他借王清源之口,对那些对老百姓的死活麻木不仁、推诿回避的各级领导及某些工作人员进行了尖锐的斥责,足以表现作者的正义与嫉恶的可贵情怀。

主人公陆迎福全部作为中最具有争议的可能有三处:一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给大地主、岳父大人丁天奎的感恩、下跪;二是他与早年相互交换信物、以身相许,后来又因养父的刻意欺骗、隐瞒而失之交臂的曹玉兰的婚外情;三是在齐圆满婚礼上,他主张让曾给齐家带来灾难的人贩子吃酒席。关于前者笔者认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政治历史的概念,它并不能涵盖特殊情境之中的一切关系。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许多革命者对自己出身的剥削者家庭,在政治上或可划清界限,但在伦理关系中却负有抚养送终之责任,尤其不能否认他们之间的血亲学院关系。何况,丁天奎是一个救助了陆迎福且又为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开明人士。

关于陆迎福与曹玉兰的婚外情,一方面事出有因,他们先前已以身相许,后来在其失去生育能力的丈夫的默许下,两情相悦也并非要判之为伤风败俗。当然,作者对曹玉兰丈夫生育残疾的设计,有以意为之之处,但起码在形式上赋予了他们婚外情以合乎人情物理之由。当然,我们可以设想,即使曹玉兰丈夫无生理残疾,她与陆迎福之间的情与爱,是否就成为他人生的污点?事实婚姻关系是否如民俗和法律上的婚姻,具有终极的合理性?若果真如此,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许多爱情经典,是否需要重新评价?

至于他让人贩子吃酒席,并让新郎新娘给人贩子敬酒,从感情上来说,的确让受害人无法接受,也让他人无法理解。但在那种背景、那种情景和氛围下,陆迎福的一番半开玩笑的话,则让人感觉此举又是那么的合乎情理。的确,人贩子也是人,在这种喜气的特殊场合,他的人格同样应当受到尊重。陆迎福的这种极富人性之为,也不失为作者的精彩之笔。

总之,我个人认为,《梅兰迎福》从整体而言,不失为一部成功的具有较强震撼力的小说。但《梅兰迎福》毕竟是作者的长篇处女之作,我们从中也能看出少许不足和生涩之处。主要是他的某些理论和思想观点还不能如盐溶于水的不着痕迹与叙述之中。但作为一个业余文学创作者,第一次成就长篇巨著,就能在大结构的驾驭与主题的把握和情节设计、典型环境、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以及群体人物塑造与复杂关系的处理上,取得如此成绩和达到这样好的水平,却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尤其是他不满足于对人物命运和生活现象的单纯描绘,在生动而有节奏地讲着一个个感人故事时,企图赋予全作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鲜明主题的努力,更为难能可贵。我相信,以作者现在的创作能力和文学高度,他还可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小说。


(李星,陕西著名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