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嶂大秦岭
2021-06-03 | 作者:陈益鹏  | 来源:丝路金融文化网



秦岭,头枕昆仑山,脚踏鄂豫皖,似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版图的中部,成为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由来已久。距今约八千万年的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合力塑造,最终形成现今秦岭的格局。

在没有人类和国家出现之前,秦岭就一直高矗在那里。那个时候,它是山水的王国,花草林木的家园,禽兽鱼鳖的渊薮。它博大的胸怀,向整个自然界敞开,任花开果熟,四季轮回。

那个时候,它还不叫秦岭。

曾几何时,人类开始在它的怀抱和周遭刀耕火种,繁衍生息。陇南的褶皱里,开始崛起一群骠悍的秦部族。他们几度繁衍,日渐强大;剑指中原,所向披靡。在历经几代人的拼命征伐之后,终于席卷六国,于公元前221年一统江山。而渭河南缘那座绵延千里的大山,也因为这个传奇帝国的雄起而始称秦岭。

秦岭的一山一水都不是多余的,都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岭北的华山,号称西岳,险冠天下,峥嵘不凡;先于黄帝而生的蓝田华胥氏,与黄河一般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同根于一个“华”字;而在秦岭之南,一条以“汉”字冠名的大江,又将汉民族的历史延伸到一条河的源头,与一个强劲的朝代和流传至今的一国之文字紧密相连。

秦岭是一座父亲山。它见证并护佑了古都的繁荣与成长。它的山石林木,曾成为周秦汉唐历朝历代夯宫筑苑的础基和廊柱;它的山珍野味、江河鱼鳖、五谷佳酿,曾摆满皇宫御宴,见于柴门饭桌;它岩石一样坚毅的气质、山峰一般凛然的姿态,曾将征战的铁骑阻隔于栈道的另一端,也让一代谋臣诸葛孔明泪洒街亭、魂断五丈原;它让周原成为青铜器的故乡和礼乐之邦,让华夏一统在嬴政手中实现;它成全了汉武大帝开疆拓土的美梦,将煌煌大唐推向万国来朝的盛世峰巅。只有父亲一样的秦岭,才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辅佐人类成就开国立制的伟业!

秦岭是一座母亲山。它以七十二峪承接北岭涧水,冲积出关中平原,成就黄河最大干流渭河。它携嘉陵,纳天水,越四川,一路南下直抵重庆;它从秦岭南麓的嶓家山启程,沿途汇集万溪千河,穿汉中,通安康,收丹江,贯荆楚,一路东进注入长江。万里长江滔滔不绝,奔涌不息,秦山汉水砥柱中流,居功至伟。华夏文明的两大母亲河,都流淌着秦岭的乳汁和血液,浇灌着两岸的民生与风光,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秦岭是一座文化山。周公制礼作乐,肇始华夏礼乐文明;老子于楼观台坐而论道,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吕洞宾、刘海蟾修道于华山,至今存留七十二悬洞,20余道观;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古大言,开关学一代儒风,至今仍被国人尊奉有加;隐于山、显于市、盛于唐的佛家寺院碑塔更是比比皆是,为后世种下竼音和善果。诸多文明先河,如泾渭合流,汩汩东去,滋养着天下苍生,华夏民族。

秦岭也因其“难于上青天”的险阻而被历代诗人传唱。李白在《古风其五》中写道:“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邈尔与世绝。”在《蜀道难》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而王维辋川别业之山水田园诗画,更是将秦岭之美、乡野之趣揽于笔端,示于天下。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争相为它泼墨,各路艺术大家纷纷将它描绘。

秦岭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中草药和木本植物种类均达一千多种。秦岭以南,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亚热带植物遍及山坡;秦岭以北,苹果、梨等温带水果独占鳌头。被称为“秦岭四宝”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藏匿于自然保护区内,鬣羚、斑羚、黑熊、林麝、刺猬、松鼠等哺乳动物以及数不清的各种鸟类,均在秦岭的庇护下代代繁衍。潼关、太白的金,金堆城的钼,蓝田之玉石闻名天下;秦巴山的金、银、煤、钒、铝、锌等矿藏深厚,造福一方。

秦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西起宝鸡眉县、东至西安蓝田,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美称。东、西两个汤峪,古为皇室独宠,今归百姓共享;居于“龙之腰腹”的终南山,内藏山泉林瀑、奇花异草。这些自然美景,鲜有人工斧凿,引来各方奇人隐士追捧。无论岭南岭北,每个县域乡野,都能端出几样特色美食、旅游品牌。

一座山的巍峨,不在于它的海拔有多高,而在于它的历史纵深是否足够容纳一个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强势崛起;一条岭的富有,不在于它深埋的矿藏是否稀有,而在于它给人类社会提供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是否足够傲人。而秦岭,就是这样一座内涵丰富、历久弥坚的山脉,它横亘在中华大地上,也横亘在国人的心上,顶天立地,气势磅礴。


[责任编辑: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