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顺《银色人生》三部曲序
2018-02-08 | 作者:阎雪君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认识李冬顺先生,是在2013年11月第二届"中国金融文学奖"颁奖大会期间,他的处女作《银色人生》(第一部)荣获了长篇小说三等奖。不久,他完成了第二部的写作,在他的邀请下,我为这部书作了序。就在今年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尘埃落定,李冬顺先生的《银色人生》(第二部)又获此殊荣时,他的第三部也已定稿,即将付梓成书。他想将前两部书一并重印,使《银色人生》三部曲成为一套系列丛书。他希望我将原来的序言改为丛书总序,我再一次欣然答应了。

此套丛书共计百万余字,叙写的是上世纪八十代初至本世纪初叶前后三十五年时间,主人公巩锦华通过招工招干考试,终于成为一名银行职员,从此,他步入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行业。书中以时间顺序为线,以主人公的经历为珠,将一个个生动而又鲜活的故事,串联成完整的作品,铺就成主人公的职业人生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一名金融人对职业的尊重,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

《银色人生》三部曲既是前后连贯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一部又是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作品。第一部主要叙写主人公巩锦华进入人民银行安兴支行,从一名普通员工,从基层分理处做起,勤奋好学,诚实做人,用心做事,十四年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在工商银行安荣分行第一次举行的"支行长公开竞聘"中脱颖而出的成长成熟历程。

第二部叙写的是,世纪之交前后十年时间,主人公巩锦华走上了领导岗位,异地交流到工商银行安清县支行担任副行长,面对新的岗位,新的环境,巩锦华转变角色,迅速融入到新的团队之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谦虚谨慎、勤勉敬业、公正廉明的人生态度,投入到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之中。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次又一次挑战,他沉着应对,把握机遇,巧渡难关,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第三部主人公巩锦华离开了支行,在工商银行安荣分行工作的十一年间,先后经历了六次岗位变动,在五个部门当任主要负责人。尽管如此,面对不同的团队,不同的任务,以及不同的考核管理要求。主人公始终坚持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以及诚实为本、豁达大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发挥自己和众人的智慧,团结和率领团队,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在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金融人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从全套丛书可以看到,主人公巩锦华在多个支行,多个部门工作过,正是因为变动频繁,才使"我"有了如此之多,而又完全不一样的职业经历。不仅多专业、多维度、多视野地再现了工行人在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中,艰辛创业的奋发精神,描画了时代的光芒与人性的光辉。而且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精彩,读起来也令人倍感真实和亲切。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最忌平铺直叙、呆板无味。但对一段真实历史的记录,尤其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此书在谋篇布局上,虽然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也缺少扣人心弦的悬念;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雄厚,亦无"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荡气回肠。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将三十五年记叙的风起云涌,同样能体现生命的特质,撞击读者的心灵。

作品除了写工作,还写了生活,有许多对家庭、对家乡的叙述和描写。在女儿大学即将毕业,是继续读研深造,还是走上社会谋生这个人生十字路口时,主人公给女儿写了一封言辞恳切、情理相融、充满父爱的家书,引导女儿坚定考研决心;当得知家乡准备集资修路这个消息时,主人公和妻子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中几乎所有的积蓄,第二天赶回村里捐款,他的这一行动产生了示范效应,村民们纷纷踊跃捐款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主人公对亲人充满关爱,心恋故土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

老舍的《人物、语言及其他》指出:"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齐白石先生画的小鸡,虽只有那么几笔,但墨分五彩,能使人看出许多颜色。写作时堆砌形容词不好。语言的创造,是用普通的文字巧妙地安排起来的。"无疑,李冬顺的这套丛书之所以写得很精彩,行文朴实、简洁,语言不尚雕琢而形成的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淡抹"效果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将一些日常惯用的字眼,匠心独运,便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效果,令人觉得妥帖而有韵味。加之语言不失幽默,文字驾驭能力强,精美词汇信手拈来,叙事详细得当,娓娓道来,使作品的可读性很强。

一段历史已然定格,作品翔实地记载和反映了工商银行那段难以忘怀,无可复制,精彩纷呈的改革发展历史,向读者向世人呈现了一幅中国金融改革波澜壮阔的画卷。旨在告诉人们,今天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是无数像巩锦华这样的"小水滴",艰辛努力、无私付出,才汇成了工商银行、中国金融业这条奔腾向前的滚滚洪流。

过去的时光已不在,但我们是从那段历史中走过来的人,没有过去也就没有现在,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历史。因此,对那一段经历,我们不能说放下就放下,因为这段经历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从满怀理想,憧憬未来,到事业家庭双丰收;从青春年少,到霜染双鬓。每一段路程,无不留下了我们人生的痕迹,既令人欣慰,令人骄傲,而又令人回味,令人留恋。可喜的是,李冬顺先生是个有心人,他将这一切都写成了文字,以文学的形式,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使那段非同寻常的历史,得以永远留存。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是工商银行二级分行一名中层管理者,身负重任,不仅工作繁忙,而且压力很大。能够利用业余时间,以顽强的毅力进行文学写作,这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成了他人生中的一项重要使命,难能可贵,值得推崇和学习。

几十年来,中国金融行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在全国林林总总的文学画廊、光辉典范中,很少见到金融系统的荣耀和光辉形象,这实在难说公平。究其原因很多,但缺乏有才华、有责任、敢担当的优秀金融作家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李冬顺先生自参加工作就在银行最基层,他对金融事业有着血肉般的情感,沁入心灵的印痕。他极有才情和责任感,也极有灵性,他在以文学的方式,用心记载现代金融发展历程……

当下,文学是一个苦旅,也是一条充满快乐的心路征程。在当前如此重大、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发出富于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中国声音,创作出可以传诸后世的精品力作,是当代中国作家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当代中国作家的光荣所在。我曾做过一篇题为"壮丽的中国金融事业需要记载和讴歌"的主旨发言,我说:金融行业拥有从业人员近千万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自成体系的重要群体。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金融文学创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致使金融题材的文学创作和发展相对滞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金融题材作品阅读和品味的需求。与日益繁荣和兴旺的金融产品相比,差距巨大,很不匹配。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一重要论断,为金融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金融文学创作不仅是文学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豪感,提升我国金融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繁华的都市,还有丰收的乡村,处处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资金的流动,这火热的生活、壮丽的金融画卷,需要更多的金融作家、文学爱好者去记录,去讴歌,描绘出充满活力的金融文学蓝图!

明年,正值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四十周年,值得国人回顾和纪念,《银色人生》三部曲,恰恰记载着改革开放以来银行的发展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套丛书是李冬顺先生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弥足珍贵!

在此,我衷心地祝愿《银色人生》系列丛书,能为金融人回顾和纪念过去的四十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衷心地祝愿李冬顺先生能有更多更好的金融文学作品问世!


                                   二○一七年十二月六日

阎雪君序文专栏


阎雪君,男,1968214日生。山西大同人,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联副主席,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先后在山西阳高制药厂、阳高县农行、大同市农行、山西省农行、大同市人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华夏银行总行、中国金融工会作家协会供职。已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其中已出版《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面对面还想你》4部长篇小说;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其作品具有深厚的大地情结,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金融特色。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