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辞以情发——《高振霄三部曲文集》序
2018-02-05 | 作者:阎雪君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是中国的脊梁,高振霄作为与鲁迅同龄人,一生投身革命、为民请命,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高振霄自投身辛亥革命起,便怀着匡时济世之志、救民水火之心,以报人的身份,襄办、创办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政学日报》、《夏报》、《扬子江小说报》等革命进步刊物,为民请命、宣传革命。后来担任湖北军政府总稽查、孙中山高等顾问、非常国会议员与洪帮大佬后,仍然笔耕不辍,办报如《民风周刊》、《惟民》、《新湖北》等,就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等方面,发表了大量的评论、纪实、议案、通电等文章,赢得了"享有盛名的近代武汉报人"与"为民喉舌"的美誉。

《高振霄三部曲文集》就是从洋洋百万字中,通过认真考订,精选摘录而来的。其中大部分珍贵资料都是沉睡近百年后首次披露。这些资料是高振霄后裔及同仁,历时二十余年在海峡两岸图书馆、档案馆反复查阅、搜索而来。

对于这些文章的归属,编著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组织专家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订:首先确认其政治通电、议案、宣言的归属。此类资料主要来自《申报》、《民国日报》、《中华民国大事记》、《北洋军阀史料》等,记载了中华民国湖北新军都督府参议员、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候补参议员、广州南方政府非常国会参议员高振霄,在南北和议、护国护法、改组军政府、巴黎和会、华盛顿太平洋会议等表现出反对国外列强、反对北洋政府、反对陈炯明事件、反对曹锟贿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如高振霄提出咨请政府速派华盛顿太平洋会议代表议决案"美总统召集太平洋会议一事,关系远东及太平洋问题,至深且巨。我国日受强邻之压迫,北京拍卖主权,国几不国,今此一线生机,正我正式政府独一不二之机会,所有取消不平等之条约,及裁减军备实行民治诸事,尤为我国生死之关系,应请即日开会讨论议决,请政府速派得力代表迅赴列席,实为至要",得到孙中山的高度重视和亲自答复;曹锟贿选伪总统后,高振霄等护法议员紧急发表宣言:"况公然贿买,秽德彰闻,灭廉耻,毁宪纲,率兽食人,罪在不赦。某等谨依国宪之规定宣告宛平为会选举曹锟之所为于法当然无效,所有同谋窃诸犯愿与天下共弃之",表明反对贿选态度。

其次是同名身份的认定。高振霄字汉声,凡是文章中有这两个名字者,编著者对其身份进行考订。在辨析时发现,除国会参议员高振霄外,同时代同名者还有书画家高振霄(1877-1956),字云麓,别名闲云,光绪二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所以,只要不是湖北房县人、非国会议员、或非武昌首义总稽查等身份的文章,《文集》均采取排他法舍弃。如编著者在《惟民》周刊九期(共十期)杂志中发现了一批高振霄的文章,刚开始对其身份难作定论,后经仔细查找,终于在1919年9月21日出版的《惟民》第七号《息争论》一文,从中查到了作者真实身份。文章说:"记者古房陵州人,房陵之南,崇山峻岭,界四川大岭。"因湖北房县古称房陵州或房陵县,那里只有一个辛亥元老高振霄。这些文章归属高氏无疑。而他是主编兼记者,故在《惟民》的"一周纪事"栏目中,他往往以"汉声"署名。

再次是以口述史料与内容辨别相结合。编著者从上海图书馆获得了1913年至1917年间,在《协和报》上以"汉声"为笔名,发表六百多篇各类文章。这个"汉声"到底是辛亥革命时期《汉声报》的作者,还是他人的笔名,或就是高汉声,编著者持慎重态度。为此,编著者一方面从高振霄遗孀沈爱平与女儿高正和的口述史料中得知:高振霄的确此时在上海参加革命活动期间,同时兼职担任报刊记者,并署名汉声。只是没有确定他在《协和报》担任报刊记者,当时的相关报刊资料均毁于文革,无据可查。虽然口述、实物与部分内容相互印证,亦忍痛割爱。

高振霄一生阅历丰富,历任记者、主编、国会议员,又曾任汉冶萍公司清算委员会委员。其文视野开阔,题材广泛,既有记者的敏锐,又有政治家的远见,还有实业家的缜密。本书根据文章题材的不同,分为上篇"文存选编"与下篇"历史鉴证"两部分。

上篇"文存选编"中《息争论》、《社会主义与我》、《自治与自由》、《英雄革命与平民革命》、《敬告威尔逊》、《我之大同观》等是其中的典型篇章。如在《息争论》中,高振霄提及"中华人最宜和平与世界大同",在《我之大同观》中论及"吾人欲改此杀人世界,谋全人类永久之和平,非达于大同不可。欲达大同,先除异小,以个人进步,来互助精神,排除障碍,改造环境,脚踏实地,再接再励,行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极乐世界就在此方寸中也"等,充分表达了高振霄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世界大同观。高振霄在辛亥革命、反对复辟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护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其中《武昌起义有三件可纪念的事》中描述了武昌首义中革命党人奋斗的精神、牺牲的精神和无掠夺的行为,画面真实、催人泪下。

下篇"历史鉴证"中《发起成立开国实录馆》、《取消中日密约》、《组织军事委员会行政委员会提案》、《宣布徐世昌罪状之通电》、《宣布吴佩孚罪状之通电》、《致全国军人电》等,字里行间不仅记录了高振霄参加中国历史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与细节,并且留下了他珍贵的一笔。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孙中山当选非常大总统。当时有报道说:《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是高振霄提案《组织军事委员会行政委员会草案》的继续与发展,为孙中山后来当选非常大总统制定了法律依据,高氏维护法统之立场与英明卓见可见一斑。1921年底高振霄以起草委员会委员长身份组织起草《宣布徐世昌罪状之通电》、《宣布吴佩孚罪状之通电》檄文,为讨伐北洋军阀师出有名。

《高振霄三部曲文集》只是编者发现并收录到高振霄文集中很少部分作品。遗憾的是,辛亥革命前高振霄创办、襄办了多种报刊,没有找到一篇作品;湖北军政府建立时期,高振霄与孙武、谢石钦等发起成立"开国实录馆",为武昌首义记录保留了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但非常可惜的是,没有从中找到关于高振霄的一篇文章。后来以"开国实录馆"收集资料基础上陆续出版的《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上、中、下)及《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上、下)书中仍然没有高振霄发表或介绍高振霄人物的文章。笔者曾想,除了历史原因外,不知是高振霄本人低调,不善宣传表现自己,还是有其它原因,致使高振霄这个人物及其作品被历史覆盖得很深。希望随着资料挖掘的深入,找到高振霄先生更多、更好地作品,从侧面反映一个真实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高振霄三部曲》是一套由京、沪、汉三地作者,后裔、学者、作家,共同创作、联手打造,以《史迹》、《文集》、《传记》"三维一体",亦文亦史之文学佳构。裴高才先生学识渊博、古道热肠,是知名历史传记作家、文化学者,著述以传记与文化类见长,达千万言;王琪珉先生内敛厚重、德艺双馨,是上海从事法律工作的知名律师,同时兼任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总裁、辛亥革命网上海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于法律、文化事业多有建树并有多部著作发表;中自君是中国农业银行总行IT行业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同时是中国金融作协理事会成员,亦学有所长、业有专攻,知识多元、阅历丰富,曾学习《物理》、《数学》、《银行货币》、《中国史》等专业,从事知青、教师、金融、IT等职业。他常以做喜欢之事为人生莫大快乐,享受快乐过程为人生至高境界;人类活动分三个层次,由内心发出对生活、人生、生命及社会、自然的理解和感悟,明显高于体行、脑思维活动;运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自然学科中的概念、定律(譬如:"二进制(010)"、圆、场、能量、频率等)定量描写定性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内心活动的表现手法,显得文学创作更具科学性、逻辑性,更能放之四海、融会贯通。笔者曾想,将中自君这种写作特点运用、发挥到文学创作中,抑或是一种尝试,抑或还是一种创新吧。他著书及散文、随笔等百万余字,颇负人生感悟和哲理,别具匠心。他们三人强强联手、精诚合作与作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笔者每每读到《高振霄三部曲》都能感受到编者们身上有一种对先辈崇仰、对历史敬畏、对本真探究之场能涌动和澎湃,他们有责任、有才情、也极有灵性,将一个个尘封百年的往事在他们的笔下鲜活绽放,一张张几近忘却的面孔在他们的心血中清晰可辨。仿佛看到了他们常年泡在图书馆、档案室里的身影,是深夜人静时窗棂上那幅躬身笔耕的剪影,是一个革命后人对祖辈的意领深情,对先辈的革命事业,有着血肉、情感和灵魂的相濡以沫。他们仰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凝视着默默不语的大地,身、心、自然、社会、历史、现实全然融为一体,心里一直在寻找着一种倾吐的方式,今天,他们做到了!

是为序。


                                        2015年3月3日于北京金融街



阎雪君序文专栏


阎雪君,男,1968214日生。山西大同人,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联副主席,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先后在山西阳高制药厂、阳高县农行、大同市农行、山西省农行、大同市人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华夏银行总行、中国金融工会作家协会供职。已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其中已出版《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面对面还想你》4部长篇小说;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其作品具有深厚的大地情结,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金融特色。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