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曙色东方来——2018,丝路金融文学与您同行
2017-12-28 | 作者:赵晓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翻过2017年的最后一页日历,一切皆为序章。此时此刻,无论您身处雪花飘飘的北国,还是慢步于春色融融的南疆;无论您泛舟于碧波荡漾的东海,还是跋涉在戈壁大漠的西域,这里都是我们站立的土地——我们伟大的祖国。你好:祖国!你好:丝路金融文学的读者!

2018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让我们带着对文化的自信、对文学的敬畏拥抱这个新时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这是来自党的声音。“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中国高层的期望。作为文学百花园中负有时代使命感的金融作家,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讴歌时代成就、彰显国家魅力、赞美金融伟业,传递党的声音,就必须在融入基层、融入发展、融入人心上下大功夫、做细文章。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学作品,都是这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这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这些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维系、休戚与共,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才能赢得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文学是一门阳光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优秀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是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纵观整个金融文学,近年来可谓是人才辈出,佳作频现,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执掌喝彩。相形之下,金融文学圈中呈现的文化缺失也司空见惯,居高者人人称赞,位卑者不入法眼。稍有成就者,“装点山林、附庸风雅”,满足于粉丝们“众星捧月”,乐在其中,美在其中,飘飘然然。有些所谓的“大家”有作品没人品,沽名钓誉,好大喜功。个别“向阳花木”尽享“近水楼台”之便,所获荣誉与个人修为相差甚远。于是,“圈子文学”盛行,“泛文化”成灾,“精神贿赂”泛滥,难怪有关方面对此不满。

实践证明,知识是作家的底子,修养是作家的里子,作品是作家的面子。金杯银杯不如读者的口碑。一部传世之作,不是靠几个“大家”闭门造车评出来的,而是读者品出来的。无论是古传之“四大名著”,还是今日之“老茅鲁曹”奖概莫能外。作为文学陕军队伍中异军突起的“丝路金融文学”,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曾经记住了《大汉钱潮》、《大儒张载》、《清风韵语》,《雪又白》、《恍然如梦》、《梅兰迎褔》、《墙上芦苇》、《三十六计》、《消失的身份》,《丹桂飘香的日子》等佳作,去年我们又一起见证了《金融道德模范报告文学集》、《圣像与阳光》,《三秦儒商》、《迷失之鸟》、《上市前夜》、《石尚斋散记》等名篇。新的一年里,我们期待有更多反映时代进步、展现金融风貌的新作奉献给广大读者。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中国进入新时代,势必要求金融服务文化回归、风险文化强化、监管文化重塑、行为文化转变,这也给金融文学提出了挑战。越是崭新时代,越要体恤人间悲欢。越是非凡岁月,越应擂响文学鼓点。我们深知每一次风雨兼程,未必彩霞满天;每一次披荆斩棘,未必花好月圆。在这个市侩喧闹又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惟愿看清自己,做好自己;惟愿恪尽职守,弘扬正气。我们期待着通过自己文学作品的滋润,以微弱之力,推动社会更公平、更干净,权力更阳光、更透亮,职业更尊严、更快乐,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人间曙色东方来,开起新元由此迈。

   

[责任编辑:云鹤]